「意義來自於互動;有互動,才會產生出意義!」當我冒出這句話後,才突然開竅困擾我多日的問題:從小到大,我也只在煤礦場看「煤」。我甚至沒用過、不曾燒過「煤」。事實上我們在中秋節烤肉燒的那個東西叫做「炭」,不是「煤」!也就是說這輩子,我都不曾跟「煤」有過任何互動。當不曾有過互動,沒有產生任何意義,那能期待拍出甚麼作品?
這樣講也許太抽象,換個方式講:前面提到,那煤礦廠我也是去了三四次後,才比較知道拍些甚麼、該怎麼拍。在那之前,我跟礦場、還有現場的礦工們彼此都是陌生的。當在一個場域,你必須花時間才能對該場域比較熟稔、融入。也就是說,你必須跟在這個場域裡的人、事、物有所互動、連結,這樣才能在你身上形成某種「意義」。當開始有了一些互動,「意義」自然浮現。可惜我去的次數不多,人也比較害羞,沒能跟當時的礦工們有更多、更深入的互動,所以當時拍的作品仍很淺薄。
舉個更淺顯的例子:每次到風景名勝,為什麼你拍的照片很明顯就能看得出是「觀光客」拍的!
待續...~
#街頭攝影 #streetphotography
#黑白攝影 #blackandwhite #bnwphotography #blackandwhitephotography
#手機攝影 #mobilephotography #Nokia #NokiaMobile
#nokia9